- 上一篇 :
- 下一篇 :
比特币是商品还是货币?这是各界一直争论的议题。毫无疑问,比特币是数字货币的代表,其以有限的供应水平及衍生品种的出现,而越来越突出资产属性。同时,由于其分叉货币也一样具有价值能够延续其所有特性,并能实现扩容的设计思路,货币属性也因此而强调。
那么,当我们在谈论比特币时,究竟实在谈论什么?
比特币价值的两种体现为是数字资产的商品价值,和为数字世界硬通货的交换价值。这也关于比特币的两种争论。
首先我们来了解比特币商品价值的实现路径。
比特币的产生过程被成为挖矿,主要表现为通过CPU计算出比特币的位置并成功获取。这是一种将结算所去中心化的过程,每个比特币节点都会对处理的交易进行验证和结算,以达成共识而进行保护。
比特币是通过挖矿发行的,类似于中央银行通过印刷纸币来发行货币。但挖矿这个词有一定的误导性,它容易引起对实业采矿的联想,其实这是安全不同的过程。
比特币的商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算力和能源消耗为代价的挖矿成本,而挖矿成本会随着挖矿难度系数和挖矿热度的变化,呈现正相关性波动。
货币信用的来源
货币的形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,分别是实物货币、贵金属、纸币、电子货币。就其本质而言,货币是所有者之间的交换契约,货币形式多种多样,但在本质上都在进行这一种表达。因而货币首先要解决的是信用问题,目前世界上流通的各种货币都是由主权国家信用背书的货币。货币信用来源于国家权利,更高来源可以说是民众的授权与认可。那么比特币是否能够认定为货币,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信任问题。
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、匿名式、分布式记账、不可逆或篡改等特征,这些构成了比特币的信用基础。
民众通过参与挖矿或购买比特币让渡权利给比特币网络,而比特币网络采用算法来制造比特币,算力和技术不会说谎,这也是比特币能够以技术作为信用基础的保障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比特币的信用基础跟其他主权货币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,都是属于纯信用货币,只是货币发行主体有所不同。
比特币的困境在于,它带来巨大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与现有法律监管体系的不兼容。这种不兼容带来了从发展到流通的诸多问题,但从根源上来说这并不是比特币的价值问题,而是监管如何适应新趋势的问题。
相关推荐
最近文章